首页 > 大学院校 > 正文

范晓的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介绍

2024-02-22 17:52:02 | 欣荣教育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31010246隶属于:教育部
范晓的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介绍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范晓的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介绍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范晓的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介绍

请问复旦大学翻译硕士的导师有哪几位?

整体来看,复旦MTI专业初试内容题型变化不大,难度不大,与专八相似,由此可见,复旦非常注重考生基础是否夯实。要拿下复旦MTI,稳扎稳打、认真积累才是王道!
本学位点依托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市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及全国首批三个翻译本科专业之一的翻译系,师资力量雄厚,承担着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翻译课程,翻译专业的全部课程,复旦大学 “翻译” 第二专业课程,以及业余MTI的全部课程。学位点有教师近20人,承担本专业学位的课程教学及学位论文指导,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人,有博士学位9人,上海市教学名师2人,复旦大学教学名师4人。学位点教师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笔译成就丰富,译作在国内影响很大,在翻译研究、翻译教材编写、翻译课程建设等领域内成果卓著。

范晓的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介绍

范晓的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科研
科研范围比较广泛,涉及语言学理论、语法、修辞、方言、词典编纂等许多领域,研究的主攻方向为语法学。研究范围涉及语言理论、语法、修辞、方言、词典等领域,主攻语法。承担并主持了国家教委“七五”规划项目“动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句型研究”上海市社科重点项目“句模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语法理论”等重大科研项目。已出版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语法理论纲要、语法述要、动词研究、动词研究综述、汉语动词概述、汉语的短语、汉语的句子类型、上海语、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吴方言简明词典等(含合作)10余部著作。已发表学术论文170 余篇。科研成果获多种奖励,其中学术论文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获1995年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获上海市2002年第6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在语言学领域中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语法研究上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
积极倡导三个平面的理论。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释三个平面的理论并用此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的专著《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还以三个平面为纲出版了语法理论纲要。围绕此理论还发表了语法研究中的十大关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文章。主张在语法研究中要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使语法分析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结构和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从而求得语法分析更全面、更系统、更丰富、更科学。这个理论受到语法学界的普遍关注,人们认为它不仅拓宽了语法研究的领域,而且为深化语法研究指出了一条新路(语法研究座谈会纪要)。
对汉语的动词有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撰写了汉语动词概述、动词研究、动词研究综述等书和发表了汉语动词的价分类等一系列学术论文。对汉语动词的性质特点、内部再分类以及动词的配价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推动了汉语动词和汉语配价语法的研究。
对汉语的短语有系统和深入的研究。70年代末关于结构和短语问题的讨论中,发表了关于结构和短语一文,全面论述了短语的性质、特点、分类及语法地位等问题。此文对这一讨论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可以说是(这次讨论的)一个小结(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此后又出版了汉语的短语、介宾短语、复指短语、固定短语等书和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文章,进一步论述了汉语短语中的各种问题,提出不少新颖的见解。
对汉语的句子分析及其类型问题有深入的、开拓性的研究。发表了谈谈析句问题、句型、句模和句类、略说句系学等有关句子分析和句子类型的一系列论文,还出版了汉语的句子类型一书。把三个平面的理论运用到句子研究上,对句子的合格度的标准给予新的解释,提出了区分句型、句模和句类并把三者结合起来最终建立句位系统(句系)的新观点,还提出了建立句系学的新设想。
教学
范晓教授在高校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年。曾为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进修教师开设过语法理论、现代汉语、汉语语法、修辞学、语法专题研究、语义研究、动词研究、句型研究、语法学史、上海方言研究等10 余门课程。已培养国内外研究生4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2名,内含国外研究生11名)。曾获多种教学奖,1987年获复旦大学教育奖,2000年获上海市博士生优秀论文指导奖,2001年获复华教学科研奖,2002年获复旦大学“薇阁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奖”等。
主要研究成果
著作要目:(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语法述要》(署名田申瑛),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10月。
《简明吴方言词典》(合作),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5月。
《汉语动词概述》(合作),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10月。
《上海语》(合作),日本:白水社,1987年10月。
《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编写语法部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
《介宾短语》、《复指短语》、《固定短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
《汉语的短语》,商务印书馆,1991年11月。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语言文字卷》(写作语法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
《嘉定县志·方言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动词研究》(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
《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11月。
《动词研究综述》(主编),山西高教联合出版社,1996年6月。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1月。
《普通话语法知识》,香港普通话研习社,1997年10月。
《汉语的句子类型》(主编),山西书海出版社,1998年2月。
《语言研究的新思路》(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同义词小词典》(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
《反义词小词典》(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
《语法理论纲要》(主笔),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7月。
《语法讲话》,(共20篇汉语拼音小报连载),1994年5月-1997年12月。
《语法对话录》,(署名贺诚,共38篇香港普通话报连载),1996年1月-1999年8月。
论文要目(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试论文章的准确·鲜明·生动》(合作),语文教学1960年4期。
《论语的质变》,复旦学报1960年7月号。
《谈语言学的所谓阶级性问题》(署名求知),《再谈语言学的所谓阶级性问题》(署名求知),《江汉学报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学术月刊 1961年3期。
《再谈语言学的所谓阶级性问题》(署名求知),《江汉学报1962年6 期 。
《汉语提带复合谓语探讨》(合作),复旦学报1965年5月号。
《论语言学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及批判继承问题》(合作),学术月刊1965年9 期。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核心》,复旦学报1977年2 期。
《又收入文风论集》,求实出版社,1995年。
《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著名求知),江汉论坛1980年2 期。
《关于结构和短语问题》,中国语文1980 年3 期
《是”字句的修辞用法》,语文学习1980年5期。
《谈谈析句问题》,安徽师大学报1980 年4 期。
《词同词素》、《词组的区别》,语文学习1980 年5 期。
《略论断词》,复旦学报(增刊)1980 年。
《陈望道与中国文法学》(合作),语文论丛(1),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
《怎样区别现代汉语的词同短语》,东岳论丛 1981年4期。
《上海方言研究》(1)(合作),《明治学院大学论丛》(日本)1982年10月号。
《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中学语文教学1982年9期。
《谈谈语法学习的必要性》,文科月刊1982年5期。
《上海方言研究》(2)(合作),《明治学院大学论丛》(日本)1982年10月号。
《说句子成分》,阜阳师院学报1983年1期。
《语法学习对话》,文科月刊1983年2期。
《贵在随机应变》,修辞学习1983年2期 。
《上海话里的“老”字》,采风1983年5月。
《关于形容词带宾语问题》,汉语学习1983年5期。
《“是”字句的提问形式》,语文学习1983年6期。
《修辞要讲究题旨情境》,《与中国修辞学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复旦出版社,1983年。
《试论动词谓语句的定型问题》,语文论丛(2),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
《谈重叠短语》,语文学习1983年12 期。
《谈一种特殊类型的复句》,汉语学习1984年1期。
《上海方言研究》(3)(合作),《明治学院大学论丛》(日本)1984年3月号。
《谈修辞和语法的共处现象》,修辞学习1984年3期。
《关于动补格句式的句义重心》,中国语文通讯1984年4期。
《动结式的肯定和否定》,大学语文1984年5期。
《关于动宾短语》,语文学习1984年6期。
《试论重叠短语》,杭州大学学报1984年12卷。
《关于“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的几个问题》,新疆教育1985年1期。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合作),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2期。
(语言教育与研究 1993年2期重刊。)
《谈谈词语组合的选择性》,汉语学习1985年3期。
《试论静态短语和动态短语》,济宁师专学报1985年4期。
《谈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中文自学指导 1986年1期。
《谈谈词语的搭配》,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1期。
《论言语美》,徽州师专学报1986年1期。
《试论兼语句》,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1期。
《吴方言概况》,《简明吴方言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略论V-R》,《语法研究和探索》(3),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简明吴方言词典的编纂》(合作),辞书研究1986年2期。
《有关动词研究的几个问题》,语文导报1986年5期。
(又收入句型和动词),语文出版社,1987年。)
《交接动词及其构成的句式》,语言教学和研究1986年3期。
《试论主谓复句》,淮北煤师院学报1986年4期。
《略论语法结构的核心成分》,济宁师专学报1986年4期。
《说插语》,《语文论丛》(3),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
《试论补充复句》,《语文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
《VR及其构成的句式》,《语言研究集刊》,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关于补心复句》,淮北煤师院学报1987年3期。
《介词短语“给N”的语法意义》,汉语学习1987年4期。
《语体对句子选择情况的初步考察》,语体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论语法和修辞的关系》,《修辞学研究》,语文出版社,1987年。
(又收入语法修辞结合问题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正确理解并处理静态和动态的关系》,河南大学学报1988年2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88年4期。
《关于定语的后置现象》,济宁师专学报1988年3期。
《动词研究的重大成果》(合作),辞书研究1988年6期。
《吴语“V脱”中的“脱》”,《吴语论丛》,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施事宾语句》,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1期。
《语法研究中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4),北大出版社,1989年。
《论词的功能分类》,烟台大学学报1990年2期。
《“V上”及其构成的句式》,营口师专学报1991年1期。
《论汉语语法的特点》,济宁师专学报1991年4期。
《动词的“价”分类》,《语法研究和探索》(5),语文出版社,1991年。
《近代汉语和吴语》,中国语言文学纪要(日本),第12号,1991年。
《上海话双音节象生词的生动形式》,《中文研究集刊》(日本),第3号,1991年。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区分及其再分类》,中国语言学报第4期,商务印书馆,1991年。
《试论语义结构中的主事》,《中国语言文学的现代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论语法研究中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语法修辞方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合作),中国语文1992年4期。
(又收入中国语文四十周年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993年。)
《V得句的“得”后成分》,汉语学习1992年6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3年2期。)
《VP主语句》,《语法研究和探索》(6),语文出版社,1992年。
《复动V得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4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4年2期。)
《关于句子合语法和不合语法问题》,中国语文1993年5期。
《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合作),中国语文1994年2期。
(又收入吕叔湘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年。)
《语言》、《言语和话语》,汉语学习1994年2期。
《“N受+V句说略》,语文研究1994年2期。
《现代汉语动词的次范畴》,《语法修辞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
《关于现代汉语动词的研究》,动词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句型、句模和句类》,《语法研究和探索》(7)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年。
《动词的配价与句子的生成》,汉语学习1996年1期。
《同音同形的“是”的分化》,辞书研究1996年2期。
《动介组合体的配价问题》,营口师专学报1996年1期。
《关于动词配价研究的几个问题》,三明大学学报1996年1期。
(又收入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年1月。)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合作),语言教学和研究1996年4期。
《粤普语法差异》,《香港普通话教师学习资料汇编》,香港普通话研习社,1997年。
《语言研究的新思路》(合作),《语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主语》,《语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三价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 (合作),汉语学习1998年6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9年4期)
《二价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 (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1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9年6期)
《论句模研究的方法》(合作),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4期。
《略说句系学》,汉语学习,1999年第6 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0年4期)
《语法研究的十大关系》,《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
《领属成分在汉语句子中的配置情况考察》,汉语现状和历史的研究
《首届汉语语言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论“致使”结构》,《语法研究和探索》(10),商务印书馆,2000年。
《谈谈中学的语法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12期。
《非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合作),语文论丛上海(6),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论名核结构》,《语言问题再认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汉语学习2001年1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1年1期)
《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互参互动关系》,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3期。
《现代汉语名词及其再分类》,语文论丛(7),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V得”后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合作),中国学研究2001年第4辑。
《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中国语文2001年5期。
《论语法研究中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2001年2期。
《收入从语义信息到类型比较》,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汉语学习2001年5-6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2年2、4期)
《论汉语的语序》,中国语学(日本)2001年11月(总248号)
《预设和蕴涵》,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5期。
《论名词在语义平面的“兼格”》,《语法研究和探索》(10),商务印书馆,2002年。
《说语义成分》,汉语学习2003年第1期。

范晓的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介绍欣荣教育网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介绍

电子工程系

电子工程系成立于1982年,现隶属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现有2个专业教研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和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1个系级研究所: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2个科研中心: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和数字技术中心;1个实验中心:电子学教学实验中心。电子工程系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师资力量,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16名。

电子工程系,现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2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400人左右。作为侧重于科研应用的理科院系,电子工程系特别注意培养本科生坚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本系历届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连续获得优异成绩。电子工程系学科研究方向广泛,现有数字系统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图像处理、工业控制、通信理论与技术、电路分析与测试、医学超声与工程、医学信号处理、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医学仪器与系统等方向。电子工程系现有“电路与系统”和“生物医学工程”2个硕士点及“电路与系统”和“生物医学工程”2个博士点。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电路与系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1996年“电路与系统”学科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7年建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电路与系统”学科获教育部批准设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0年“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获学校批准设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岗位。

电子工程系的科研力量雄厚,具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知名教授为依托、后备力量源源不断的教学科研队伍。医学超声与工程等研究方向处于国内地位,有国际影响;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数字系统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方向有较大国内影响。多年来,本系承担了大量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委省市级科研项目,均取得了圆满结果。据统计,1996年来承担科研项目95项,总经费达1617.5万;获奖12项,含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10项;发表论文600多篇,著作6本,含SCI67篇,EI175篇。目前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其他科研项目30多项。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发展迅速的学科。它研究如何应用信息理论、电路与系统理论和电子学技术、计算机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信息,设计电子信息系统并加以实现等技术。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生毕业后可在信息处理与系统、通信、广播电视、自动控制、计算机工程和医学仪器与系统等电子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应用技术等工作。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应用、软件技术基础、信号与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理论、自动控制原理及电子信息系统实验等。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工程学、医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我系该学科主要研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医学临床对人体信息进行无损或微损的提取和处理。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受到严格的训练,还将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本科毕业后可在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领域(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应用技术工作。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计算机语言、工程生理学、信号与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信号处理、医学超声技术、心脏起搏技术等。

以上就是范晓的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介绍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欣荣教育网。
与“范晓的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介绍”相关推荐
复旦大学本科化学系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专业介绍
复旦大学本科化学系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专业介绍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专业介绍生物化学系五十年代,由于学科的发展及化学和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渗透和交叉,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飞跃发展,并强有力地促进了医学、工业和农业等的研究。1958年,在中科院生化所、复旦大学生物系和化学系的共同努力下正式成立生物化学专业。1986年复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后成立了生物化学系。目前该系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导3人,还有一些中外知名学者担任兼

2024-02-20 08:50:57
复旦大学本科物理课程 复旦大学物理系本科生的教材
复旦大学本科物理课程 复旦大学物理系本科生的教材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专业介绍材料科学系材料科学系隶属于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并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电子学"2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现有教授、副教授、高工5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9名。材料科学系在国家"八五"和"九五"计划期间圆满地完成了多项国家攻关项目,其对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得到社会公认,受到了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资助,

2024-02-15 07:19:54
全国数学系最好的大学(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全国数学系最好的大学(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全国数学系最好的大学全国数学系最好的大学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山东大学等。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创建于1952年。学院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应用统计学(生物统计方向)以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五个本科生专业。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成立于2005年,学院数学学科是全国最早具有国务院

2024-02-22 22:32:00
复旦大学教授写的本科生出国留学推荐信(美国留学研究生申请表填写详细介绍)
复旦大学教授写的本科生出国留学推荐信(美国留学研究生申请表填写详细介绍)

复旦大学教授写的本科生出国留学推荐信推荐信不需要教务部门盖章,但需要教授本人签字。推荐信申请学校时基本都需要,重不重视不好说,伪造肯定有,但签名最好不是伪造。可以自己打印好推荐信,然后去联系教授,如果教授亲自写最好,不然就将自己准备好的推荐信拿给教授签字,通常教授都会看一遍推荐信内容的,在他/她认可时就会签字。推荐信还应着重以下方面:1.为了便于校方查阅,必须提到被推荐者的全名。

2024-02-10 23:04:06
复旦大学本科数学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复旦大学本科数学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全国数学系最好的大学全国数学系最好的大学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山东大学等。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创建于1952年。学院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应用统计学(生物统计方向)以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五个本科生专业。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成立于2005年,学院数学学科是全国最早具有国务院

2024-02-10 01:50:28
复旦大学博士生学费 获取了自考复旦的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能不能算作是复旦大学的学生
复旦大学博士生学费 获取了自考复旦的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能不能算作是复旦大学的学生

复旦全国医学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学院排名第四。学校概况:创建于1927年,创立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设有本科专业10个: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国家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4个,现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9个。其中基础医

2024-02-11 16:57:40
复旦大学本科专业分流 复旦大学医学试验班具体介绍
复旦大学本科专业分流 复旦大学医学试验班具体介绍

复旦工科试验班分流选拔依据经第一轮专业分流未获得录取的学生需要参加分流。根据查询复旦大学官网得知,经第一轮专业分流未获得录取的学生,由学校统筹实施第二轮专业分流,经复旦工科试验班学生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工作小组研究后,调剂安排学生专业。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复旦大学医学试验班具体介绍复旦大学医学试验班介绍如下2011

2024-02-21 10:38:06
复旦大学本科生手册 复旦大学教授写的本科生出国留学推荐信
复旦大学本科生手册 复旦大学教授写的本科生出国留学推荐信

本科生保研到复旦大学计算机读研究生细则2018年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推荐免试研究生通知一、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和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在评价科学、程序透明的基础上,对推免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推荐。二、系成立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系成立由主管本科生工作的党政领导、分管纪检工作的班子成员、专家、导师、辅导员等组成的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制

2024-02-15 17:40:04